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2019-03-07

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公开讲座
「幽默冷眼看人生的热心人∶林语堂的文学成就与重要评论综述」

主讲∶须文蔚教授(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

时间∶2019年3月7日,17:30-19:30
地点∶香港教育大学D1-LP-07

演讲简介
林语堂是华文文学「正典」讨论上,最为跌宕起伏的典型。林语堂1958年一度旋风访台,成为全台瞩目的盛事,是海外知识份子支持「自由中国」的壮举。其後,1966年返台定居,落脚阳明山,晚年生活往返台湾与香港两地,及至1976年於香港逝世,移灵台北,长眠於故居後园。林语堂先生前後在台11年间,仍然著作、翻译不辍,主编《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且数度代表中华民国笔会出席国际会议,1975年出席国际笔会於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之「第四十届大会」,获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在台湾作家中应是难得的殊荣。然而随著1990年代台湾文学本土化的风潮发展,林语堂大量在美国刊行的文本是以英文书写的,且书写内容触及台湾生活者毕竟不多,究竟是否应当放进台湾文学正典的系谱中?相信人言言殊。
放眼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史书写,诚如徐 所说∶「我相信他在中国文学史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在文学史中也许是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林语堂成名於1920年代,1924 年林语堂与鲁迅共同兴办语丝社,开创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1932年创办《论语》後,提倡幽默小品和性灵散文,一时风行,也招来左翼作家无情的批判。在1949年以後,林语堂是「思想右倾」的作家,作品绝版长达四十年以上,遭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界刻意忽略或负评连连。直到1980年中叶之後,林语堂的著作才逐渐解禁,随著1990年代以後中国大陆文学史重写风潮的影响,林语堂在散文创作的评价上,重获好评,重新回到大众的阅读视野中。2005年他的小说《京华烟云》改编为44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年度中国全国收视率总冠军,林语堂热潮席卷中国,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专书、选集与翻译作品。林语堂文学地位的荣枯冷暖、昨非今是,相信也鲜少作家可以比拟。
林语堂评论与研究从1930年开始次第涌现,梳理评价相当困难,林语堂的书写范围相当辽阔,从杂文、小品文、纪实文学、小说、传记与学术论述,本次演讲将先点出林语堂著作的成就,再就近年来台湾、中国大陆与汉学界,就其生平、散文与小说之研究,选择具代表性或观点独具者,加以评述,呈现林语堂研究的现况与局限,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讲者简介

须文蔚,诗人,现任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宜兰花莲县数位机会中心主任,教育部「普及偏乡数位应用计画」推动办公室主任,《新闻学研究》(TSCI)编辑委员,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董事。东吴大学法律系比较法学组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博士。创办台湾第一个文学网站《诗路》,是华语世界数位诗创作的前卫实验者,集结创作与评论在《触电新诗网》。曾任东华大学研发长、共同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华文文学系主任、《创世纪》诗杂主编,《乾坤》诗刊总编辑等。曾获得国科会89年度甲种研究奖励,国立东华大学101 学年度延揽及留任国内外各类顶尖人才学术奖励、102、104 学年度研究优良教授,以及两届全校教学优良教师。出版有诗集《旅次》与 《魔术方块》、文学研究《台湾数位文学论》、《台湾文学传播论》,编著报导文学《台湾的脸孔》、《烹调记忆》,编辑《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之纪弦、杨唤、杨牧、吴鲁芹、马森、叶维廉、刘大任、林语堂等共八册。

查询∶梁明晖 (2948 7329/ mmfleung@eduhk.hk)
*无需报名,欢迎入座
*此讲座为「中国历史文化动漫」计画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