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

简介

  早於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文艺界已有编纂《香港文学大系》的构思,但一直未能落实。2009年,本中心总监陈国球教授与执行理事陈智德博士联络同道,组织编辑委员会,展开《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编纂计划,歷时五载,完成香港首套「文学大系」,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於2014-2016年出版。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十二卷由十一位本地专家学者担任主编,追本溯源,发掘被时间洪流淹没的早期香港文学作品。各主编撰写〈导言〉,说明选辑理念和原则,為读者指引阅读方向,為研究者提供珍贵史料。本系列继承《中国新文学大系》传统,以体裁分卷,為突显香港文学特色,专设旧体文学、通俗文学及儿童文学叁卷,展现多元而又多面向的香港文学歷史风貌,意义关乎本土,亦超乎本土。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新诗卷》 陈智德主编

本卷选录1949年以前在香港发表的新诗,根据目前所见的文献资料,本卷实际选录1925年至1949年的作品,横跨战前时期、抗战时期与战后初期的不同阶段,编选原则是兼容不同时期的各种流派和风格,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并重。本卷所选录的鸥外鸥〈和平的础石〉、李育中〈维多利亚市北角〉、陈残云〈海滨散曲〉、刘火子〈都市的午景〉、袁水拍〈梯形的石屎山街〉、何浧江〈都市的夜〉、黄雨〈萧顿球场的黄昏〉、沙鸥〈菜场〉等诗作,记录已消逝的叁、四○年代香港都市风景,更表达理念、批评和想像,為后世留下歷史见证。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散文卷一》 樊善标主编

本卷选录1920年代中期至1941年香港沦陷之前的散文作品,主要採自香港出版的报纸副刊和期刊,少数选自单行本。作者包括在本地成长的谢晨光、侣伦等,以及南来或暂住或长居的茅盾、叶灵凤等。前者固然是无可争议的「香港作家」,后者也对香港文化环境、文学气氛有所贡献。就「香港文学」而言,两者都不容忽视。本卷广纳美文、小品、杂文、特写、通讯等类型,兼容本地及非本地话题,力求展现早期香港散文的各种面貌,配合导言所述,期望读者对此一时段香港散文的演变过程和生產机制有所了解。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散文卷二》 危令敦主编

本卷选录1942至1949年间,在日据与战后两个歷史时期裡,香港报刊所刊载的散文以及个人文集裡的篇章。本地作家的佳构与南来名家的作品兼收,说理、叙事、记人、抒情、表意、状物、写景各种体例均备。读者阅读此书,可以瞭解本土早期散文风貌,观察四○年代本地报刊的文学生态,进而思考当年香港作為中国境外文化中心的独特歷史地位。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旧体文学卷》 程中山主编

从开埠到民国百多年间,香港旧体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王韜、潘飞声、陈步墀等报人商人,领导晚清风雅;新界文人、革命党人大笔淋漓,慷慨悲歌。民初陈伯陶、赖际熙等清遗民雅集宋王臺,蔡哲夫、邓尔雅、杨铁夫、刘伯端等结社唱和。抗战期间,叶恭绰、杨云史、李仙银、陈孝威等以文学救国。日治时期,冯渐逵、黄伟伯等以诗存史。1949年神州易帜,陈湛銓、吴天任等大批文人涌入香港,诗情悲壮。百年间,香港诗社林立,有潜社、北山诗社、正声吟社、千春社、硕果社等,扢风扬雅,承传国粹,风气极盛。
本卷选录1843至1949年间香港旧体文学作品,以诗词為主,略及古文。各体俱列,唐宋风格,中西思想,兼採并重;题材丰富,写江山风月,记雅集唱和,述人生际遇,反映香港时局、家国灾祸,如鼠疫、马棚大火、省港大罢工、烽火国难等,时代色彩鲜明。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通俗文学卷》 黄仲鸣主编

通俗文学素被视為边缘文学。本卷的编纂力图纠正这一偏见,特在沙中淘金,时限追溯至晚清,直至1949年。本卷的文类包括言情、技击、侦探、社会、借殻、天空等小说;另如赋予新义的笔记、粤謳、龙舟、班本等作品,都有收入。文体包括文言、白话、粤方言、叁及第等,语言繽纷多姿。本卷按年序编选,可探索出香港通俗文学的承传和流变的关係;所选作品除具艺术性外,更蕴含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语言学、读者接受论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内容堪称独特,极见每一个时期香港作家的书写风釆。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儿童文学卷》 霍玉英主编

本卷选录叁○年代中期至四○年代末在香港出版的儿童作品,原始文本大多来自香港第一本综合性的儿童杂誌《新儿童》,以及报刊儿童版面和少量单行本。
本卷作家主要為南来文人,像许地山、黄庆云、吕志澄、鸥外鸥、胡明树、许穉人等。作品类型图文兼备,涵盖理论、诗歌、童话、故事、戏剧、寓言及漫画,能展示香港早期儿童文学发展的面貌,而作品中所表现的儿童与童年,正反映在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成人对儿童、童年及儿童文学的理解。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编辑委员会

总主编  陈国球

副总主编 陈智德

编辑委员 危令敦 陈国球 陈智德 黄子平 黄仲鸣 樊善标(按姓氏笔画序)

 

各卷主编

1新诗卷   陈智德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

2散文卷一  樊善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

3散文卷二  危令敦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

4小说卷一  谢晓虹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

5小说卷二  黄念欣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

6戏剧卷   卢伟力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

7评论卷一  陈国球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讲座教授

8评论卷二  林曼叔 《文学评论》总编辑

9旧体文学卷 程中山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高级讲师

10通俗文学卷 黄仲鸣 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

11儿童文学卷 霍玉英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

12文学史料卷 陈智德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

13导言集   陈国球、陈智德等

 

顾问

王德威 李欧梵 许子东 陈平原 黄子平(按姓氏笔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