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香港文学大系1950-1969》

【新书发布】《香港文学大系1950-1969.歌词卷》(国语歌词) – 卢惠娴博士

    香港国语流行曲由盛至衰逾二十载,一直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战后,南来者众,充满上海遗风的歌曲主导市场,但同时亦有人着重文以载道的寓教于乐歌曲。五十年代中,资本来自不同地区的国语电影和唱片业进行跨媒体合作,使电影歌曲成为国语流行曲重要的部分。电影公司以红歌星为歌艺不精但具潜质的影星幕后代唱,歌路以城乡互动为主。另一些电影公司则以发掘歌影双栖新星以拓展业务,并为他们创作不少展现青春的歌曲。

【新书发布】《香港文学大系1950-1969。歌词卷》(粤语歌词)-黄志华先生,朱耀伟教授

    本卷粤语歌词部分,选入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九年间面世的粤语歌词一百首,希望能够能反映这二十年间,香港的粤语歌词创作的发展轨迹,展现作品风貌以至 文学成分。粤语流行歌曲在五,六十年代,一部分很低,亦难以知道那时的歌词作者,会不会要求自己笔下的歌词创作具文学价值。而文字创作,多多少少都会带些文学 成分,编选之作品也要考虑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之兼容。

【新书发布】《香港文学大系1950-1969.新诗卷二》- 郑政恒先生

六十年代是香港现代主义诗歌的兴盛期,风格上从传统逐步走向现代,去国怀乡及格律均齐之作锐减,在左右对立以外,新一代的声音响起,香港诗歌更具城市风貌与实验探索精神,香港诗坛充满种种变数与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当时不同风格及主张的刊物如《香港时报.浅水湾》、《中国学生周报.诗之页》、《好望角》、《蓝马季》及《当代文艺》等都纷纷刊载新诗,使六十年代成为香港新诗的一个转折时期。本书收录1960至1969年间诗人在香港写作、发表和出版的新诗作品,例如昆南、马觉、蔡炎培、叶维廉、戴天、王无邪、温健骝、谭家明、邱刚健,并兼收他们在台湾发表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