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项目

1. 唐诗眾声:晚明唐诗选本研究 

本研究项目主要通过晚明时期唐诗选本繁荣而纷乱的发展情况,深入探索这些世俗化的选本的形式和意义,从而揭开当世的诗歌思想及文化意识。考察重点包括:选本如何併合、汇辑不同批评家,甚或敌对学派的诗歌评论的情况;文学史及典范作品如何藉此由士人阶层传播至市民阶层;以至其所涵养的通俗品味等。最后,此研究亦可进一步探讨明代文学批评,以至总括中国文化传统中选本汇编所带来的理论影响。

研究项目主持人:陈国球教授

资金来源:GRF 

2. 追寻抒情精神:中国文学的现代学术研究中的「中国文学传统」的概念 

本研究计划旨在勾勒「中国抒情传统」的现代概念的来龙去脉,审视其在中国文学的现代研究中的理论与文化意义。计划重点在於:对抒情传统概念正反意见之争议问题;以及对此概念的叁位创始人—陈世驤、普实克和高友工的理论渊源,乃至近年来仍不断阐述与扩充的后来研究者的着作的整理和考察等。以此,让有关这一概念的整个发展演化歷程被放置在社会及歷史的脉络之中进行描述与审视,以揭示其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与局限。 

研究项目主持人:陈国球教授 

资金来源:GRF

3. 内战时期香港少年儿童副刊研究 

内战期间,南来左翼文人与思想进步份子在港创办少年儿童的园地,像《华侨日报》的「儿童周刊」和「学生周刊」,《星岛日报》的「儿童乐园」和「学生园地」,為战后在学与失学在职的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养份」。本计划以上述四份少年儿童副刊為研究对象,从战后香港社会形势、报社办报宗旨与经营策略、编者主张与取向、政府管治等角度切入,藉着文本细读与分析,一方面探讨它们的创设目标、编辑取向,另一方面考察当中的教养内容、文学成份,期以勾勒香港早期少儿副刊、儿童文学,以至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特色。

研究项目主持人:霍玉英博士

资金来源:GRF

4.《香港文学大系》编纂计划

        本计划拟以「文学大系」的概念及形式,有系统地整理、编辑歷年香港文学作品并撰写导言,出版具学术价值的《香港文学大系》系列丛书。第一阶段為整理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学,出版《香港文学大系》12册丛书,2010年8月起筹备编辑及资料整理工作,2014-2016年陆续出版。

        本计划由香港文学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邀请富国际声望之学者组成顾问团,各卷编辑均由本港学术界及文化界专家担任。

研究项目主持人:陈国球教授

资金来源:香港艺术发展局、私人捐款

5. 日治时期香港文学研究──「和平文艺」与戴望舒、叶灵凤等作家

        本计划拟搜集、整理日佔时期香港文学资料,包括在该段时期出版的报纸《华侨日报.文艺副刊》、《香岛日报.日曜文艺》、《香港日报.香港艺文》、《南华日报.星期文艺》、期刊《新东亚》、《大同画报》等刊物中的文艺作品及评论文章,集中对戴望舒(1905-1950)、叶灵凤(1904-1975)这时期在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以及有关和平文艺的论争作出分析研究。

        透过此项研究,本计划期望有系统地整理长期埋没的日佔时期香港文学史料,检视其文学价值;探讨日佔时期香港「和平文艺」理论及相关作品;再以戴望舒、叶灵凤為中心,旁及陈君葆、黄鲁等作家,探讨香港日佔时期作家如何透过曲笔、隐语、象徵表达「内化的抵抗」。

研究项目主持人:陈智德博士

资金来源:G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