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擁有寶貴而豐富的自然生態,其自然風光與生態面貌,逐漸成為文學創作的對象。例如香港作家葉曉文《尋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與《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系列,以香港的自然風光、動植物昆蟲為書寫對象,呈現人與自然互動的歷程。此類文學寫作被歸入「自然寫作」(Nature Writing)之列。
自然寫作要求作者親身注視、觀察、記錄、探究與發現「自然」,寫作者必須對觀察對象有相當認識,才能寫出優秀的自然文學。故此,自然寫作必然在文學的基礎上,吸納自然生態知識,再轉化為文字創作。然而,自然寫作所涉及的生態知識,並不難以掌握。通過生態導賞、實地觀察與閱讀生物圖鑑、科普讀物,寫作者自能進行自然寫作。
為了鼓勵中學師生投入自然寫作之列,通過寫作領會自然、語文之美,培養其「仁民愛物」的高尚品格,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以「蟲草花木」為主題,於2025年9月正式展開「蝶字翩翩——全港中學生自然寫作比賽2025/26」,是次計劃得到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資助,「蟲草花語」項目旨在以「昆蟲」和「植物」為主題,鼓勵中學師生透過寫作領略自然之美。計劃包括自然寫作工作坊、實地觀賞植物、昆蟲的寫作活動,以及徵文比賽,培養中學師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及創作興趣。透過專業導賞、實地考察和教材套裝,參與者能深入了解香港豐富的自然生態,並將親身體驗轉化為文字創作。此外,計劃亦著眼於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促進跨學科學習與創意表達,進而豐富香港文學界對自然寫作的關注和欣賞。
團隊成員 項目負責人:鄒文律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副項目負責人:陳錦榮教授、林善敏博士、盧真瑜小姐 語文顧問:湯才偉博士 自然寫作文學顧問:曾繁裕博士 研究助理:江凱斌先生 教材統籌及指導:鄒文律博士 教材编撰:
*本計劃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資助
自然寫作要求作者親身注視、觀察、記錄、探究與發現「自然」,寫作者必須對觀察對象有相當認識,才能寫出優秀的自然文學。故此,自然寫作必然在文學的基礎上,吸納自然生態知識,再轉化為文字創作。然而,自然寫作所涉及的生態知識,並不難以掌握。通過生態導賞、實地觀察與閱讀生物圖鑑、科普讀物,寫作者自能進行自然寫作。
為了鼓勵中學師生投入自然寫作之列,通過寫作領會自然、語文之美,培養其「仁民愛物」的高尚品格,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以「蟲草花木」為主題,於2025年9月正式展開「蝶字翩翩——全港中學生自然寫作比賽2025/26」,是次計劃得到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資助,「蟲草花語」項目旨在以「昆蟲」和「植物」為主題,鼓勵中學師生透過寫作領略自然之美。計劃包括自然寫作工作坊、實地觀賞植物、昆蟲的寫作活動,以及徵文比賽,培養中學師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及創作興趣。透過專業導賞、實地考察和教材套裝,參與者能深入了解香港豐富的自然生態,並將親身體驗轉化為文字創作。此外,計劃亦著眼於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促進跨學科學習與創意表達,進而豐富香港文學界對自然寫作的關注和欣賞。
團隊成員 項目負責人:鄒文律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副項目負責人:陳錦榮教授、林善敏博士、盧真瑜小姐 語文顧問:湯才偉博士 自然寫作文學顧問:曾繁裕博士 研究助理:江凱斌先生 教材統籌及指導:鄒文律博士 教材编撰:
*本計劃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