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Uncategorized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悅|讀系列:「愛.殺三部曲」《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放映會

待定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悅|讀系列:「愛.殺三部曲」(一)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放映會(延期舉行)

日期:待定
時間:待定
地點: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B3-GF-02室)
主持:雷浩文先生(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這裏沒有禁書讀書會,或是酷刑迫供致死的情節,只有白色恐怖成為了日常的社會,剩下的只有在陰霾下變得面目全非的生活和人性。社會一切習以為常的事物都被扭曲之際,大家不是不想談政治,而是不知從何談起。與其說這是一樁殺人事件,毋寧說更像是在一個已然沒有希望的社會裡,與醜陋的世界共同「攬炒」的故事。台灣新電影主將楊德昌解嚴後扛鼎之作,放在當下,會有怎樣的時代意義

追憶我城

追憶我城

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張愛玲〈燼餘錄〉(1944)

「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即將登場展覽時間:2020/1/17~5/24展覽地點:展覽室D開幕典禮:2020/1/17 下午2點於藝文大廳

「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開幕座談會時間:2020/1/17 下午3~4點半地點:第一會議室主持人:蘇碩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智德—香港教育大學副教授與談人:梁寶華—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盧偉力—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榮譽作家 謝曉虹—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吳月華—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王鈺婷—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張愛玲〈燼餘錄〉(1944)

「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即將登場展覽時間:2020/1/17~5/24展覽地點:展覽室D開幕典禮:2020/1/17 下午2點於藝文大廳

「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開幕座談會時間:2020/1/17 下午3~4點半地點:第一會議室主持人:蘇碩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智德—香港教育大學副教授與談人:梁寶華—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盧偉力—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榮譽作家 謝曉虹—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吳月華—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王鈺婷—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穿越古今經典重溫

【穿越古今經典重溫】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曾舉辦過不少活動,如研討會、讀書會、工作坊,獲得不少老師及同學支持。中心現已開設新的YouTube頻道,並將過去的經典活動影片或錄音片段上載,歡迎各位線上重溫,已上載影片如下:

1. 2010年4月24日 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顏崑陽教授:從「理論消費」到「理論生產」——中國文學批評的「自體完形結構」https://youtu.be/WqrEuwCM_nc

鄭毓瑜教授:類應與抒情https://youtu.be/nZewl4p858w

2. 2011年3月28日 第4次香港文學讀書會陳國球教授:抒情在彌敦道上https://youtu.be/vGFHbrQ7zS8

3. 2012年3月8日 羅然教授 (Prof. Olga Lomová):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捷克讀者眼中的中國詩歌 https://youtu.be/8YHzSINEPi0

4. 2014年3月10日 陳廣宏教授專題講座:中國純文學史的興趣https://youtu.be/sAj4hoYv5Fo

5. 2014年8月8日 第16次香港文學讀書會王良和博士、鄭政恆先生:閱讀王良和小說〈魚咒〉及〈蟑螂變〉https://youtu.be/sMvp5wtRJYI

6. 2019年3月7日 須文蔚教授公開講座幽默冷眼看人生的熱心人:林語堂的文學成就與重要評論綜述https://youtu.be/X7nWJ0YzBUU

【新書發布】《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歌詞卷》(粵語歌詞) – 黃志華先生、朱耀偉教授

【新書發布】《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歌詞卷》(粵語歌詞) – 黃志華先生、朱耀偉教授

    本卷粵語歌詞部分,選入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九年間面世的粵語歌詞一百首,希望藉此能反映這二十年間,香港的粵語歌詞創作的發展軌跡,展現作品風貌以至文學成份。粵語流行歌曲在五、六十年代,地位很低,亦難以知道那時的歌詞作者,會不會要求自己筆下的歌詞創作具文學價值。然而文字創作,多多少少都會帶些文學成分,編選之作品也考慮藝術價值與文獻價值之兼容。

【新書發布】《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歌詞卷》(國語歌詞) – 盧惠嫻博士

【新書發布】《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歌詞卷》(國語歌詞) – 盧惠嫻博士

    香港國語流行曲由盛至衰逾二十載,一直緊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價值觀的轉變。戰後,南來者眾,充滿上海遺風的歌曲主導市場,但同時亦有人着重文以載道的寓教於樂歌曲。五十年代中,資本來自不同地區的國語電影和唱片業進行跨媒體合作,使電影歌曲成為國語流行曲重要的部分。電影公司以紅歌星為歌藝不精但具潛質的影星幕後代唱,歌路以城鄉互動為主。另一些電影公司則以發掘歌影雙棲新星以拓展業務,並為他們創作不少展現青春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