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hB4z0lcdbuX6uVMS

三毫子大冒險──最終測試版 (Beta V1.21)

為配合第二屆「三毫子小說」學術研討會的舉行,三色豆文化圈在研討會舉行當日推出先行版。先行版是遊戲的最後測試版本,相較正式版只差幾段宿命的邂逅,與驚喜尚有一線之差(當然還有些不太關鍵的UI,尚未做好設置)。讓各位對遊戲世界感到陌生的三毫子小說愛好者,毋須通過Steam平台都能參與測試。如果對遊戲有任何意見,或者發現任何問題,歡迎透過下列表單回報意見,讓正式版能盡善盡美。

三毫子大冒險 on Steam

三毫子大冒險 研討會測試版 V1.2 回報表格

第二屆「三毫子小說」學術研討會

第二屆三毫子小說學術研討會

海報設計:張歡歡博士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原圖出處:丁崗插圖,《環球小說叢》各種
資訊最後更新:8/8/2023

「世變與人文」專題系列【第二講】 見證、抒情與之外:易君左晚年的回憶錄寫作

「世變與人文」專題系列【第二講】
見證、抒情與之外:易君左晚年的回憶錄寫作

易君左(1898-1972)是親歷五四、北伐、抗日、內戰等大事的著名作家、詩人、學者。他曾任職國民政府,內戰中在上海創辦政論及文化刊物。1949年赴台灣,翌年移居香港,至1967年重回台灣,直到去世。

易君左晚年在香港和台灣出版過三個回憶系列,部分記事時段重疊,但寫作立場頗有分別。並讀這些回憶文字,可以看到巨變親歷者留下見證的悲涼心願。淑世詩人抒發一己情志的獨立精神。在此之外,也能發現一些似乎不算光彩的妥協,然而有意味的是,這究竟是凡人所不免的軟弱,還是曲折蜿蜒的抵抗?易君左的故事展示了文人浮沉於亂世的複雜境況,也考驗了我們知人論世的想像力。

主講:樊善標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主持:葉倬瑋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日期:2023年8月23日
時間: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B3-LP-04
語言:粵語

查詢:黃小姐 (2948-7028 / rccllc@eduhk.hk)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第二十四次香港文學文化沙龍:散文中的動物書寫

2023-07-15

動物與人,既有共通的情感,兩者又往往處於傾枓的權力天秤兩端;書寫動物,既無可避免,又殊不輕易。在散文寫作中,如何平衡對動物的情,與客觀知識的理﹖這既是寫作的問題,也是如何看待動物的生活態度。

主講: 張婉雯(喜歡動物的香港作家),著有《參差杪》(散文)、《你在—校園貓的故事》(散文)、《那些貓們》(小說)、《微塵記》(小說)等。曾獲中文文學雙年奬推薦奬與香港書奬。
主持:鄒文律(作家,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日期:2023年7月15日(六)
時間:1900 – 2100
語言:粵語

ZOOM會議資訊:https://eduhk.zoom.us/my/hklcsalon2022;或以meeting ID登入:363 236 8169
查詢:李先生(2948-6554/cheukyin@eduhk.hk)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嶺南大學中文系
協辦:國立清華大學文論研究中心

大埔與阪神間的文學

日期:2023年5月22日(一)
時間:14:30 – 16:30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B3-LP-08

陳國球(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玉山榮譽講座教授,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創始總監)

〈香港文學的中間景觀〉
大埔長年位處廣九路的中間車站,華人傳統與西方文化直接衝突的場所,呈現出一種中間景觀。曾安身於此的作家如鄧爾雅、崑南等等,從鄉校孕育出來的詩文,源自八仙嶺的本地旅遊文學,均呈現出香港文學的另類景觀。陳國球教授應研究中心「大埔文縱」的邀請,以人文地理學的概念,講述大埔社區作家與地文在香港文學的意義。

大東和重(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教授,香港教育大學訪問學者)

〈解讀谷崎潤一郎《細雪》的世界〉
日本關西地方大阪與神戶之間有尼崎、西宮、蘆屋、伊丹、寶塚等人口密集的城市。 這些大阪富裕階層青睞的兵庫縣城市群被稱為阪神間(大阪神戶之間)。 在這一帶關西學院大學等教育機構雲集,近代文化蓬勃發展,文人墨客相當活躍。 其代表人物算是大正末期以來居住在此的谷崎潤一郎。 戰時創作的長篇小說《細雪》是谷崎的代表作,故事背景就是阪神間。 在這次講座中,給大家介紹阪神間歷史脈絡的同時,想要解讀《細雪》的世界。

大埔與阪神間的文學 - 報名表格

計劃簡介

「大埔文縱──新界東文學推廣計劃」前言

晨間踏著木棉花絮迎風吐露
吃過臨時都說了廿幾年的街市的豬扒麵
下課後懷緬吉之島的最後時光
駐足在旺角開來的紅van站
臨眺大海與觀瀑
發現桃源洞早沒有避世勝境
藏書樓亦已荒廢
但在劫餘仍能寫詩

無論是非關宏旨的民生細節,抑或大時代風雲變色,都能在因大埔而生的文字裡找到蹤跡。大埔是香港歷史最古老的地區,南漢(917-971)時代以媚川郡大步海採珠場而知名,至明代敬羅家塾的設立,始有文教活動。十九世紀末,英國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經歷新界六日戰爭,大埔才劃入香港版圖當中。歷年香港圖像記錄當中,大埔風光一直排在城市景觀的後面,甚至文學論述當中長期缺席;大埔無法趕上維多利亞城的建設,卻在香港的發展過程當中,默默扮演「都市的背面」的重任。唯其並非都市之共謀,擁有桃源洞的大埔一直是避世首選,有著為數不多但極為關鍵的詩與史:隱居綠倚園的南社詩人鄧爾雅(1884-1954)、首倡新界師範的陳本照及陳袞等埔師師生、抒寫八仙嶺創立庸社的吳灞陵(1904-1976)、於戲院街粉墨登場的天空小說家李我(1922-2021)、長住錦山迎接現代主義詩潮的崑南(1935-),至今仍引領著香港文學與文化的潮流與發展,也在市區中心以外提供另一種抒寫香港的選擇。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中心助理在2015至2016年間參與中文大學香港文學散步活動,居住本區的文友曾帶領大埔的導賞,亦一起拜讀盧瑋鑾教授《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共同收集大埔的文學資源,一起思考以大埔去敘述香港文學的可能。在2017年前中心成員楊穎賢博士實踐想法,以期刊/書誌的方式申請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惜未能成事。中間經歷人事變動,以及中心仝人忙於籌辦《香港文學大系》以及《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至2020年杪重新向大埔區議員重提想法,最終於2021至2022年間由大埔民政事務處及大埔區議會促成「大埔文縱──新界東文學推廣計劃」。

計劃擬對十九世紀初至今大埔文學與文化資料,如報刊、蒙書、地誌、資料庫等,作全面考掘及探研。本計劃成果將結集成書,並透過各種展覽及導賞活動推廣予大眾,冀以學術專業知識回饋社區文教發展。旨在發掘不同時期及類型的重要香港文藝作品,重提受到忽略的重要的社區作家或文人,重塑地區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再探文化景點與史跡,梳理大埔的文學與文化發展脈絡,宣傳大埔文學這一概念,推廣社區文化及觀光。最重要是保存大埔歷年文學作品,使其不致遺忘湮滅。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將會持續在「大埔文學」理念下實現各種可能。

公眾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意見,以至有文物或情報提供,歡迎隨時與本中心聯繫。(可透過面書訊息,電郵rccllc@eduhk.hk,或致電29486554)

大埔文縱工作團隊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識於2022年9月23日
修訂2023年2月5日

玄佛之間的孫綽:以〈道賢論〉與〈遊天台山賦〉為例

21-9-2022

「一時文宗」的孫綽(314-371),在《詩品》裡是玄言詩的代表,蘭亭雅集的上賓,寫出過「擲地作金石聲」的〈遊天台山賦〉。他的〈道賢論〉將兩晉的七位高僧,類比魏末晉初的竹林七賢。《世說新語》裡,他和一代高僧支遁(314-366)互動最為頻繁且深入。如何理解孫綽的身份與觀念,本次分享嘗試給出自己的思路。

主講: 王珺瑤(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博士研究生) 
日期: 2022921日(三) 
時間: 14:30-16:30UTC+8 
形式: ZOOM會議 
語言:普通話 
合辦: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活動重溫:
https://www.facebook.com/eduhkrccllc/videos/643240347158204/

「三毫子小說」學術研討會

三毫子小說學術研討會

 

海報設計:張歡歡博士 (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原圖出處:丁崗插圖,《環球小說叢》第15期 高良《破書的秘密》封面
資訊最後更新:11/8/2022

第二十五次香港文學讀書會:民間英雄塑造、改編、進化:廖添丁 × 張保仔 × 半夜人の對話

2022-06-11

香港文學讀書會,繼續以香港文學本位,為各位文藝愛好者帶來跨地域越界的經驗。

香港與台灣的民眾都有屬於自己的草莽英雄,彰顯心中的正義。2004年Maso(林秉舒)以當時流行的flash技術,自行編寫《神影無縱廖添丁》電腦遊戲,作為論文題目,探索台灣本土文化傳說在遊戲製作的可能性,他所播下的種子,成就去年底《廖添丁──稀代兇賊の最期》的熱潮;Ben(黃勁輝博士)在2013年得到藝術發展局的資助,開展張保仔的寫作計劃,經歷長時間的研究及考察,於動盪的時代出版《張保仔》,裡面有對海洋文化的想望,也寄寓著香港文化與香港人的出路;本中心研究成員團隊為三毫子小說展覽裝置編寫劇本,雖然展覽裝置無法成事,卻催生了《三毫子大冒險》的視覺小說遊戲(Visual Novel game),「半夜人」除了介入每一個遊戲場景,這次活動也「劫持」編劇K先生,揭露團隊活化舊作品與舊生活方式的過程,亦與兩位講者一同分享文本越界的可能。

題目:民間英雄塑造、改編、進化:廖添丁 × 張保仔 × 半夜人の對話
講者:林秉舒先生(《神影無縱廖添丁》創作者)
黃勁輝博士(《張保仔》作者)
K先生(《三毫子大冒險》編劇)
日期:2022年6月11日(六)
時間:1800-2000(UTC+8)

形式:ZOOM會議(或設立多平台直播)
ZOOM會議資訊:https://eduhk.zoom.us/my/hklcsalon
或以meeting ID登入:667 075 9371

合辦: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特別鳴謝:1950-1960年代三毫子小說研究計劃(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贊助)

第二十次香港文學文化沙龍:香港早期文學裡的「公子哥兒」:近距離閱讀《紅豆》與《先生》

2022-05-28

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綜合文學刊物《紅豆》於1933年在南方小島創刊,以柔美多情之風格揭開了香港早期新文學之新頁。雜誌的文學作品包括新詩、小說、散文、評論、劇本及外國文學翻譯;藝術方面更廣及攝影、繪畫、漫畫,以至電影運動的專題討論,展現香港「文青」生活豐富多元的一面,近年亦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
《紅豆》的創辦人梁之盤與經理梁晃皆為「梁國英藥局」之少東,殷實的家境與廣泛的文人交誼,令雜誌能成為旋生旋滅的文學刊物市場中的異數,三年間共出版4卷24期。然而梁之盤的家族關係、教育背景、趣味性情一直只能存在於研究者的想像之中。是次沙龍邀得梁之盤的孫女梁明暉博士,分享珍貴的祖傳照片、手稿及信函文件等一手資料,並結合文化研究學者與梁氏後人的角度,笑談「一個二世祖的文學自肥活動」。與談人黃念欣除分享閱讀梁博士所藏物品之驚喜外,亦希望進一步提出梁氏兄弟及其創辦之《紅豆》與《先生》所代表的「公子哥兒」文化 (dandyism),並重申檔案文物對香港文學研究的重要性。

主題:香港早期文學裡的「公子哥兒」:近距離閱讀《紅豆》與《先生》
主講:梁明暉博士(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講師)
對談:黃念欣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主持:葉倬瑋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日期: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
時間:7:30-9:30pm
語言:廣東話

ZOOM會議資訊:https://eduhk.zoom.us/my/hklcsalon;或以meeting ID登入:667 075 9371
查詢:李先生(2948-6554/cheukyin@eduhk.hk)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國立清華大學文論研究中心